文章来源: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发布时间:2024-08-16
在中医与西医并重的医学体系中,对于槟榔与口腔健康的关系,尤其是其可能导致的口腔癌风险,有着深入的认识。成都普济中医程文主任将从中医的角度,探讨嚼槟榔为何会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。
槟榔的中医属性与功效
槟榔,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,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具有消食化积、驱虫止痛、化痰止咳等功效。然而,这些正面作用并不能掩盖其长期嚼食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,尤其是对口腔健康的严重影响。
槟榔导致口腔癌的中医解析
湿热内生:中医认为,槟榔性温热,长期嚼食易导致体内湿热内生。湿热之邪蕴结于口腔,可损伤口腔黏膜,引发炎症、溃疡等病变。这些病变若长期不愈,加之槟榔中的有害物质刺激,就可能逐渐发展为口腔癌。
气血瘀滞:槟榔质地坚硬,嚼食时会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,导致气血瘀滞。中医理论认为,“不通则痛”,气血瘀滞不仅会引起口腔疼痛、不适,还可能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。
损伤正气:长期嚼食槟榔会消耗人体的正气,使机体免疫力下降。正气不足,则外邪易侵,口腔内的有害微生物可能趁机而入,引发感染、炎症等病变,进而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。
槟榔中的有害物质
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,槟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,如槟榔碱、槟榔次碱等生物碱,以及鞣质、挥发油等成分。这些物质对口腔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致癌性。
槟榔碱: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直接引发口腔癌、喉癌和食管癌的致癌物质。它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,诱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,诱导细胞凋亡,并促进胶原蛋白在口腔黏膜下层沉积,从而诱发口腔病变。
鞣质:虽然具有收敛作用,能减轻口腔溃疡和牙龈出血等症状,但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导致口腔黏膜损伤,增加口腔癌的风险。
挥发油: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,但过量摄入会导致头晕、恶心、呕吐等不适症状,并可能刺激口腔黏膜,增加癌变风险。
总之,嚼槟榔导致口腔癌的风险不容忽视。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,其危害均源于槟榔中的有害物质对口腔黏膜的持续刺激和损伤。因此,为了维护口腔健康,我们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,远离槟榔的危害。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提醒大家,身体如果出现异常状况,应及时就医,避免错过治疗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