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健康知识 >> 其他癌症

怎样区分腱鞘囊肿和滑膜肉瘤?

文章来源: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发布时间:2024-08-28

在中医及现代医学的诊疗实践中,腱鞘囊肿与滑膜肉瘤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疾病。虽然它们都可能出现在关节附近,但病因、症状、治疗及预后均有显著差异。成都普济中医吴晓玲主任将从中医及现代医学的角度,详细介绍如何区分这两种疾病。

肉5.png

一、定义与病因

腱鞘囊肿

腱鞘囊肿,是一种发生于关节部位腱鞘内的囊性肿物,主要由关节囊、韧带、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退变所致。其内部多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、暗红色的浓稠粘液,质地可柔软或韧硬。该病症常见于中青年患者,女性多于男性,特别是手腕及足踝背侧等部位。中医理论认为,腱鞘囊肿多由劳损、受凉、外伤等因素引起,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,痰湿瘀阻而成。

滑膜肉瘤

滑膜肉瘤则是一种源于关节、滑膜及腱鞘滑膜的软组织恶性肿瘤。它好发于四肢大关节,如膝、踝、髋及肩关节附近,也可发生在前臂、大腿、腰背部等部位的肌膜和金膜上。滑膜肉瘤的生长速度可快可慢,但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,对周围组织及器官可造成严重损害。其发病与遗传、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,但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明确。

二、症状表现

腱鞘囊肿

外观与质地:腱鞘囊肿多呈半球形,隆起于皮下,大小不一,但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厘米。表面光滑,摸起来柔软,边界清晰,与皮肤无粘连。

感觉与症状:通常无明显痛感或痒感,仅有轻微酸痛感。当囊肿较大时,可能压迫局部产生疼痛、远端麻木或关节运动障碍。

自行消退:部分患者囊肿可自行消退,或通过早期揉捏等方式将囊壁挤破,囊液自行吸收而消退。

滑膜肉瘤

外观与质地:滑膜肉瘤的肿块质地较硬,与深部结构固定,表面可能不平整。肿块生长较快,体积较大时可显著影响关节活动。

症状: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疼痛和压痛,有时无明显症状。随着肿瘤增大,可出现局部肿胀、疼痛加剧、皮肤发红、皮温升高及静脉怒张等症状。晚期可出现关节活动受限、远隔部位转移(如肺转移)等严重情况。滑膜肉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远隔部位转移发生率较高。

三、诊断与鉴别诊断

诊断方法

体格检查:通过观察肿块的外观、质地、活动度及压痛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。

影像学检查:如B超、X线、CT或MRI等,可进一步了解肿块的位置、大小、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。

病理学检查: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检查,可明确肿块的性质及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在鉴别诊断时,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:

发病年龄与性别:腱鞘囊肿好发于中青年女性,而滑膜肉瘤则以青少年及中年患者多见,男性多于女性。

生长速度与症状:腱鞘囊肿生长缓慢,症状较轻;而滑膜肉瘤生长较快,症状较重且易出现转移。

影像学表现: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典型,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;滑膜肉瘤则表现为侵袭性生长,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。

四、治疗与预后

腱鞘囊肿

对于无明显症状或不影响功能的腱鞘囊肿,可暂不治疗或采用中医的针灸、推拿等非手术治疗方法。若囊肿较大或影响功能,可考虑手术切除。中医理论认为,通过调理气血、活血化瘀、祛痰散结等方法,也可有效治疗腱鞘囊肿。

滑膜肉瘤

滑膜肉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,必要时需采取截肢术。术后需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。由于滑膜肉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较强,预后相对较差。因此,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。

腱鞘囊肿与滑膜肉瘤虽然都可能出现在关节附近,但它们在病因、症状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通过仔细观察症状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等方法,可以准确区分这两种疾病。在治疗上,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,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,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提醒大家,如果身体有所异常情况,请及时就医,避免错过治疗时机。

 


医院介绍

查看更多

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创立于2012年,雄踞于成都市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0号附12号,医院秉承“普济医道,大医精诚”的中医情怀,以“普济造万众,生术福天下”为使命,以“普天下同济,乐于人为善”为宗旨,悬壶至今。 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传承900余年《普济本事方》医道以及600余年《普济方》精神,精研肿瘤古方,专治肺瘤、胃瘤、肠瘤、肝瘤、肾瘤、脑瘤、骨瘤、食道瘤、胰腺瘤、淋巴瘤、乳腺瘤、宫颈瘤、卵巢瘤、黑色素瘤等良恶性肿瘤。

来诊路线

查看更多

联系地址:成都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0号附12号

咨询电话:028-870726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