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发布时间:2024-11-05
在中医理论中,肝脏被视为人体的“将军之官”,主疏泄、藏血,其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状态。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,肝脏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而肝细胞癌(HCC)作为肝脏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,其发病与肝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。作为一名中医医生,成都普济程文主任将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,探讨肝细胞癌与肝炎之间的内在联系。
肝炎:肝细胞癌的温床
肝炎,即肝脏炎症的统称,可以由病毒、细菌、寄生虫、化学毒物、药物、酒精、自身免疫因素等多种病因引起。其中,病毒性肝炎是肝炎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,主要由甲型、乙型、丙型、丁型、戊型肝炎病毒引起。值得注意的是,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(HBV)及丙型肝炎病毒(HCV)感染密切相关。据统计,50%-80%以上的肝细胞癌因持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,大约25%则由于持续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。慢性病毒性肝炎能直接促使肝细胞的癌变,是形成肝癌的基础。
中医理论虽不直接对应现代医学中的病毒概念,但肝炎所表现出的症状,如食欲减退、消化功能差、腹胀、恶心、呕吐、全身倦怠乏力等,与中医中的“肝脾不和”、“湿热蕴结”等证候相吻合。这些证候反映了肝脏功能的失调,以及湿热邪气在体内的积聚,为肝细胞癌的发生提供了温床。
肝细胞癌:肝炎的恶性演变
肝细胞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、多步骤的复杂过程。肝炎病毒感染后,肝细胞会遭受持续性的损伤和修复,这种持续的过程会导致肝细胞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,进而诱发癌变。此外,肝炎病毒感染还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,导致肝脏局部微环境的改变,如炎症细胞的浸润、血管新生等,这些都为肝癌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中医理论中,肝癌的发生与“肝气郁结”、“血瘀痰凝”等证候密切相关。这些证候反映了肝脏疏泄功能的失常,以及气血津液代谢的紊乱。长期的肝气郁结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,形成血瘀;而血瘀又会进一步影响津液代谢,形成痰浊。血瘀痰凝相互交织,进而形成癌肿。
预防与治疗:中西医结合的策略
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,首先要防治病毒性肝炎。通过接种疫苗、改善生活习惯、避免接触肝炎病毒等途径,可以有效降低肝炎病毒的感染率。对于已经感染肝炎病毒的患者,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,以便及时发现肝癌的早期迹象。
在中医治疗中,针对肝炎和肝癌的证候特点,可以采用疏肝解郁、清热利湿、活血化瘀、化痰散结等治法。这些治法旨在调节肝脏的疏泄功能,改善气血津液的代谢,从而减轻肝炎症状,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。同时,中医治疗还可以结合现代医学的化疗、放疗、手术等手段,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,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。
综上所述,肝细胞癌与肝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。通过深入了解这种关系,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,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。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结合,将为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手段。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会是患者们不错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