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发布时间:2024-08-07
在中医理论中,食管癌与反流性食管炎虽同属消化系统疾病的范畴,但其发病机制、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均存在显著差异。成都普济中医程文主任将从中医的角度,探讨这两种疾病的区别,以期为患者的自我认知与治疗选择提供参考。
一、发病机制
食管癌:中医认为,食管癌的发病多与长期饮食不节、情志失调、正气亏虚等因素有关。过食辛辣、炙热、腌制食物,或情志抑郁、肝气郁结,均可导致气血瘀滞于食道,日久成积,形成癌肿。此外,遗传因素、环境污染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。
反流性食管炎:此病多因脾胃功能失调,胃气上逆所致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主运化水谷精微。若脾胃虚弱,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,导致胃失和降,胃内容物(包括胃酸、胃蛋白酶等)反流入食道,灼伤食道黏膜,从而引发炎症。
二、临床表现
食管癌:早期症状多不明显,随着病情发展,可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,即食物通过食道时受阻,初时可能仅在进食硬质食物时有所感觉,后逐渐发展至进食软食甚至饮水都感困难。此外,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、胸痛、声音嘶哑、饮水呛咳等症状,晚期可出现恶病质表现。
反流性食管炎:典型症状包括反酸、烧心、胸骨中下段疼痛等,部分患者可出现食管外症状,如反流相关的咳嗽、咽炎、哮喘等。这些症状多因胃酸等腐蚀性液体反流入食道所致,且多呈持续多次发作的特点。
三、诊断方法
中医虽不依赖现代医疗设备进行直接诊断,但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,结合患者的症状、体征及舌脉变化,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。对于食管癌和反流性食管炎的鉴别诊断,中医更侧重于整体审察患者的体质状况、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。
在现代医学中,食管癌的诊断常依赖于内窥镜检查和活检,而反流性食管炎则需通过胃镜检查评估食管黏膜损伤程度,并通过活检排除恶变可能。
四、治疗原则
食管癌:中医治疗食管癌强调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相结合,旨在扶正祛邪、活血化瘀、软坚散结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,可采用中药内服、针灸、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。同时,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,应积极配合西医手术及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。
反流性食管炎:中医治疗此病以健脾和胃、降逆止酸为主要原则。通过调整饮食结构、改善生活习惯、运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等方法,以增强脾胃功能,减少胃内容物反流,从而缓解或消除症状。此外,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,还可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,以提高疗效。
食管癌与反流性食管炎虽同为消化系统疾病,但其发病机制、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均有明显区别。在中医视角下,两者均需注重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相结合,但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。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也提醒,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,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,以实现对疾病的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。